第415章 孔明得凉州乃安数郡,关羽驻新野再望宛城(2 / 2)

有层峦叠嶂的寒山,也有蜿蜒奔涌的长河;

有牧草丰茂的马场,也有怪石嶙峋的戈壁;

有孤烟直上的烽燧,也有驼铃悠扬的商道;

有男耕女织的汉民,也有牧猎为生的羌胡;

有安业乐俗的百姓,也有啸聚剽掠的强盗……

要治理好这样一个地方,要比治理中原州郡的难度大得多。

需要当权者有着极高的政治手腕。

前人治理凉州,多以汉胡相互制衡,再武力威慑四方,以强权巩固统治。

这么做的优点很明显。

可以快速压制部族冲突,保障商道与边防安全,以及强化中央政权控制力。

但缺点同样明显。

容易激化民族矛盾,埋下叛乱隐患。

亦会加重财政负担,难以长期维系。

另外忽视文化融合,治理根基也相对薄弱。

诸葛亮既得凉州,他想的就是长远打算,当以仁德怀柔诸部,辅以农桑兴业、教化为先,使汉胡相济,长治久安。

他选择的道路相比前人艰难和复杂得多。

但他和刘备一样,都是理想主义者。

为了真正的复兴一个仁德,雄武,万邦咸服的大汉王朝,他愿意在最艰难的道路上披肝沥胆,砥砺前行。

……

另一边,关羽取宛城而不得,终得退回了新野。

经木牛流马转输诸般辎重樊城物资,新野拥有了重新建城的资本。

有了军卒的守卫,地面也长出了野草和灌木。

军卒利用黄泥和干草垒起了房屋和牛圈。

在徐庶的安排下,新野重新开垦了荒地,张贴了安民告示。

只要有百姓愿意来归附,可以免费入住临居,领一方耕地。

所谓的临居,就是一个屋,一张床。

能遮风挡雨,可避霜雪之侵,暂为安身之所。

一块耕地,则刚好够一个人耕作。

但若秋收所成,不得达标,则要收回耕地,许其其他劳作之事。

若有男女结缡,亦或夫妻同至,当赠予两进带院之民居一所,屋宇成双,篱院四合。

这优越的条件,吸引了周遭百姓前来归附。

新野乃复焕生机。

关羽无暇顾及重建的新野城,思绪早飞到宛城那边。

徐庶似乎看出了他的心事。

淡然一笑,走到了他的旁边。

“君侯心中有憾?”

关羽抚髯颔首:“此行北伐,未得宛城,致功亏一篑,岂能无憾?”

徐庶笑了笑,说了两个字:“未必。”

徐庶的话让关羽一怔:“军师之意,我们还有夺宛城之机。”

“机会还是有的。”

徐庶点点头,亦望向宛城方向那边。

“今归新野,当重整旗鼓。譬如击敌,一拳未中,便须收拳蓄势,待时而发。”

“当待何时?”

“现在宛城兵精粮足,易守难攻。今我们虽然退兵,宛城城防当会如何?”

“……”

关羽陷入沉思,并没回答。

徐庶也不卖关子,继续道:“子龙将军正攻武关,江东盟友亦北伐合淝。此时若见君侯退兵,两地必遣使请宛城发援兵相济。”

关羽颔首,他认为徐庶分析的有道理。

徐庶呵呵一笑,继续言道:

“若得如此,则张辽必领精兵复还合淝,盖因合淝军情更急。届时宛城守备必虚,待宛城援兵长徙奔赴武关,兵马俱疲,子龙可弃攻转道,与君侯合兵突袭宛城,趁虚击之,或可得手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