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除夕献礼(2 / 2)

皇后一听,也急忙拿过孩子的手看,然后目光责备的看了看纯妃:“妹妹,你是孩子的亲娘,你怎么不管管她,这看着怪心疼的。”

纯妃叹了一口气:“皇后娘娘,臣妾也说了,可孩子非说不是自己绣的东西,父皇母后带在身上就体现不了自己的一片心意,依罗说父皇母后如此宠爱自己,自己做的只是一些小事罢了。”

“这孩子,可心疼死母后了。”

皇后一把把小依罗抱在怀里。

诸位大臣、齐王、陛下、七皇子、世子、所有的太监宫女无不动容,定帝心中感慨:“如此温情之景,帝王家也可有寻常百姓家有的父慈母爱、兄友弟恭,当真难得,自己选律儿继承大位,就是希望这种温情可以持续下去,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。”

依罗抬头为皇后娘娘擦了眼泪:“母后不哭,依罗为母后带上。”

说罢将香囊给皇后带上。

“父皇,我也给你带上。”

说罢给自己的父皇也带上了一个。

最后又取了那个孔雀纹的香囊亲自给自己的母妃带上:“母妃,女儿也给你做了一个。”纯妃摸了摸她的脸,满心欢喜。

陛下感慨到:“朕有七子,但是独有二女,依琪远嫁西辽,朕心中始终难以挂怀,幸老天恩赐让依罗可以陪在朕的身边,纯妃朕谢谢你,为朕养育了如此善良的孩子,天家能有如此天伦,国之幸也。”

“臣等也祝陛下身体康泰、福寿康宁,祝我大魏国泰民安、国祚永延!”

众臣起身为陛下贺,陛下开怀大笑。

此时定帝突然想起了什么,开口问下面笑而不语不语的福王拓跋安:“安儿,你的兄长们都准备厚礼,你的弟弟妹妹也都用了心思讨朕欢心,今日你为父皇母后准备了什么阿?”

拓跋安离席拜道:“父皇,是儿臣让张大伴放在后面的,就是想给父皇一个惊喜的。”

说罢陛下,对皇后以及众人说道:“父皇、母后,请随儿臣出殿一观”

定帝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搞什么,但是还是饶有兴趣的,叫上众人随自己一同出了大殿,只见殿前广场上,一块巨大无比的红布盖住了一个物件,那物件从盖住的轮廓看有点像个鼎。

拓跋安跟一旁的张禄使了个眼色:”张大伴,开始吧。

突然空中飞起数道亮光,直入云霄,猛然炸来,五颜六色的烟花点亮夜空,而广场之上万千花灯亮起,照亮整个含元殿。

那红布被揭开,一个高达三丈,扩六丈的巨大青铜鼎就矗立在广场之中,闪着金光,熠熠生辉,而细看之下,鼎上还刻着字。

“请父皇、母后随儿臣近前一观。”

拓跋安上前搀扶定帝和皇后,随自己走下台阶,待走近一看,之见那铜鼎之上刻着福字,且每个福字都不同。

拓跋安笑道:“父皇、母后,这是儿臣亲自主持铸造的大魏万福鼎,上面有历朝历代名家手书收集的一万个福字,祝父皇、母后万福金安,祝我大魏天下万福。”

“好~好~好~”

定帝大喜,连呼三声好。

“安儿有心了,只是如此巨大的鼎,不知耗费几何?”

拓跋宏道:“父皇,共耗青铜十九万九千九百斤。”

众人又是一整惊呼,确实历朝历代从未有如此大的礼器,当年大禹定天下而置九鼎,每个号称有十万斤,然而九鼎早已遗失,只有传说,而眼前的万福大鼎就真切的立在眼前了。

众人围着大鼎足足看了好几圈才回到大殿之中。

福王拓跋安又安排人送上来十几个托盘,每个托盘中都放置了几枚铜钱,正是之前他呈现给父皇的铜钱。

众人把玩后又是一阵惊呼,窦相忍不住开口问道:“福王,这铸造年产几何,所费几何?”

福王又道:“窦相,这钱所用铜锡皆产自孤登州封地,年可铸造千万枚,对比旧币花费不过八成。”

众臣都大为惊叹,正打算继续追问,被定帝开口阻道:“好了,今日除夕,不说这个,福王这次的事情办的漂亮,有大功与社稷,年后再另行封赏,窦相、苏相再与户部一起商议如何通行全国。

陛下大喜,勉励了拓跋安,又定下来了年后封赏福王,让福王落座,到了此时酒宴气氛和谐,所有人都对来年大魏充满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