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汉江之滨中心城区,建有三座气势恢宏,漂亮坚固的大桥,提升了城市品位,是汉江儿女为之骄傲和自豪。
但在汉江下游30公里处有一个孤村,这个村庄不是太大,只有300多户人家,1100人口。下游距离孤村有50公里。上游距离汉江之滨城市30公里。
孤村每年春耕夏种秋收很成问题,因为他们这里没有一座桥。
先前时候,汉江河里自然形成一个隆起的拱坝沙坎,每年11月至来年的5月份,由于汉江来水锐减,拱坝自然裸露人们可以正常在沙滩上行走过车。
但每年的五月中旬至十月上旬,汉江河水受降雨影响,造成洪水频发,淹没了拱坝沙坎。当时的拱坝沙坎相对平坦,人们用小船摆渡,一些男人可以直接在淹膝盖的水中行走通行。
近年,汉江河兴起一股淘金热浪潮,把整个汉江河沙里翻来倒去,抄了个乱七八糟,原来拱坝河堤不复存在,出现坑洼不平,今年这里是坑,明年那里就成了一个小湖泊。汉江河南北两岸无法通行。
孤村住户在南岸,土地庄稼七八百亩土地又在北岸。不时有人落水溺亡的现象。
最近七年时间里,已经出现溺亡21例,大部分是儿童和妇女。
每年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汉江河溺亡,孤村的三户人家便合计着在这里建一座桥,没有桥总归是个问题,但这里要搭一座桥,汉江河最宽的地方有500米之遥,最窄的地方也有150多米。如此大跨度的地方,加上汉江夏季洪水汹涌的时候,将两岸河堤都能淹没,要修一座桥谈何容易。
孤村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,建议建一座简易的大桥。但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多次来勘察,认为这里没有建桥必要,这里河面狭窄水流湍急,建一座桥耗资太大,这里对岸仅有一个村庄1100人,对岸的土地面积也只有七八百亩。这样劳民伤财,为一个村专建一座桥,显然没有经济价值。
无奈本村的三户人家,眼看每年都有两三人因为渡河和收割庄稼而死亡,很是不甘心。孤村三户人家在村子里算经济条件好的,每户都有存款几十万元,便想搭一座浮桥。他们最早的设想是用木头搭一步行的桥,每年冬春季在木桥上行走,夏季时候依然用木船摆渡。
但三户人家合计,只要每家出资10万元左右,便可用船搭建一座浮桥。这样夏季也可以行走。夏季洪水升高的时候,洪水洪峰来临时候,将浮桥打开,洪峰之后重建浮桥,依然可以行走。
大家反复在此测量踏勘,认为这个方案可行。最后,这三户人家每户出资12万元便将浮桥搭建好。他们考虑到夏季洪水来临的时候,可能会出现不安全的事故,于是每户再次投资1万元,建立了拦索,就是用铁链将浮桥串联起来,为了防止水的冲力对桥损坏,还专门做了两个拉绳,将浮桥进一步的加固和稳定,确保行人的安全。
浮桥建起以后,这三户人家商定,每户经营一年,行人每人五毛钱(含自行车)。摩托车,电瓶车和人力车同行,每人一车一块钱。
这样算下来,每月也就能收入五六千元,两三人的工钱而已。并没有太大的收入,这三户人家主要考虑:一是收庄稼安全平稳。二是汉江河北岸就是集镇,之前因为没有浮桥,过渡极不安全,所以极少有人去集镇这样,有了浮桥,大家可以经常到到集镇去游玩,开阔视野,也可以把农副产品拿到集镇售卖。
第一年浮桥经营并不顺利,许多村里不服气小伙认为:搭个浮船还要收五毛到一块钱,便强行冲关,其中有一妇女在冲关的时候,不注意跌落水中,虽然没有造成溺亡事故,但这一件事情给建浮桥住户一个提示:一旦冲关,浮桥没有安全保险措施,一旦出现溺亡事故,一座桥赔一个人性命还不够抵挡。
第二年另一家经营的时候,便想到了这个问题,所以在外村雇了一位彪形大汉,一是专岗管理安全和落水的救护工作。二是防止人员冲卡,防止有个别村民不守规矩。逃避5毛至一块钱的过路费。
雇佣的这个人,一直在汉江河边生长,有极好的水性,身体健康,前些年,由于外出搞传销活动,判刑入狱回来,正巧把这户人家请去看护浮桥收费。
第二年的时候,经营很是顺利:一是大家形成习惯,知道过桥要收五毛钱到一块钱的过路费,二是大家都认为办了一件好事,使村民出行事利快捷,而且再也没有发生人身安全事故。
到第三年的时候,另一户人家依然遵循这个原则,同时聘请这位彪形大汉,曾经传销有前科的人员 ,作为守浮桥的治安人员。
这一年乡上人员开现场会要过桥,而过桥费票是打印的票,没有公章和税务章不能报销,20个人10元钱的事争执起来,乡上要求限期拆除这座浮桥。
这让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,大家过路都要交5毛钱的过路费,乡上人员为了20个人十块钱过路费非要去报账,然后要求拆除浮桥。
乡上决定不能违抗,必须要拆除。最后这三户人家联合发了一个公告,把浮桥拆除一个口子,并没有营业。
事不凑巧,三天以后发生一起溺水事故,这三户人家和被雇的那位安全员,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,一去没有回来。
一个月后发出公告,将孤村三户建浮桥人家和雇佣安全员定性为恶势力团伙。
老百姓想不明白了,建浮桥收费怎么就成了恶势力了。水利部门明确,在汉江河上建浮桥,必须审批并论证设计。
老段的姑姑家就在孤村,已经80多岁。老段开车绕路 50公里去探望。
姑姑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段,老段认为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问题,便主动提出这件事情他可以协调,人很快将放出来。
老段可能低估了那张公告,一旦定性为恶势力组织,不能摆脱这个罪名。
刚巧,老胡的电力公司正在给这个乡进行增容扩建工程,老段便找老胡商量能不能把这件事情平息下来,让浮桥继续。
乡上一听,竟然把老胡也抓了起来,老胡仅仅是商量着办这事情,仅仅与几位领导进行沟通协调,意思是把人放出来之后,浮桥继许,五毛和一块钱当地村民都也认同。
现在,老胡成了恶势力保护伞,也成了恶势力组织。于是,老段便和有关部门交涉,有关部门认为,已经定性为恶势力组织是不能变的。最后,老段让老胡商量,共同出资搭建这座浮桥,而且不收取任何的费用,建设桥梁费用算捐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