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这些天的相处,她早已被眼前这些人的友好和真挚感动,因此她也打算向他们献出一半的坦诚。这一半,已经是她在不违背信义的前提下,能给的最大程度了。
“那你姨娘应该对你很好吧?”
谈及安姨就会让巾咏心欢,她愉快说道:我们在一起生活得很好。我们虽不是亲人,却胜似亲人!”
云傲没想到巾咏身世和自己一样跌宕,便也决定透露一些。
“我原本也生活在齐国,后来受「齐冀首战」的祸及,亲人也都离世了……当时路经齐国的一位游侠便将我带去了朔藩。”
云傲并没有透露太多,只是尽量不让自己说得太过于敷衍。
简单的两句话显露出的不是敷衍,而是诸多难言之隐。秦老知道这世道复杂,因此选择尊重他们的意愿。
这还是巾咏第一次听云傲说他父母的事情,以前老听他要“救苍生于水火”却不知他为何会有如此志向,原来,真的只有经历过战祸的人,才真正地想要停止战火。
最后,秦老选择终止这令人难过的话题。
“生活难免诸多苦难,但还是要不断往前看。你们都是坚强的孩子。莫要因为过去,拌住了前进的脚步。”
“我们铭记您的教诲。”
话谈至此,饭也吃得差不多,他们开始准备去放孔明灯。这是齐国七夕风俗。
不管男女老少,七夕这天,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点灯:或是向天空放孔明灯,或是在水上放一盏花灯,又或者是简单地在家里点上蜡烛。
而巾咏就是例外,因为安姨从不来不会在西郊林舍过任何齐国节日。
可以说这是她第一次以齐国习俗的方式放孔明灯,她表现得十分积极。
“巾咏,你知道为什么七夕要放孔明灯吗?”
贺植逮着她的盲区问。
巾咏没过过七夕节,但看过七夕有关的传说,因此自信回道:
“七夕是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时间,鹊桥上没有地方挂灯笼,所以需要我们放孔明灯给他们两个照明。我猜是这样子的。”
她质朴的回答,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,当然不包括苏可儿。
“七夕是牛郎和织女如愿在一起的日子。百姓对美好的事物总是充满希冀,所以会将愿望写在孔明灯上,好让上天可以知道自己的愿望,然后像牛郎织女能够如愿见面那样实现。”
在巾咏身旁的云傲为她解释,并递与她一支蘸好墨的笔,微笑道:“来,巾咏,写下你的七夕愿望吧。”
“云傲你写的是什么?”
巾咏刚想凑过去看,云傲把灯藏到身后,还唬她说:
“这个不能给你看。看了就不灵了!”
不甘罢休的她又想去看贺植师兄的,还未等她凑近,贺植就已经把字挡了起来,也唬她:
“巾咏,看了可就不灵了!”
巾咏不信,转身问秦老:“秦老,这是真的吗?”
“没有的事情,他们只是单纯不想给你看而已。别受骗咯~”
秦老呵呵笑着。这般场景,他可好久没有看到了。
“好啊,你们都不给我看,那我也不给你们看。”
巾咏故意说气话,跑到到其他四人后面,开始慢慢写起来……
“天真!”
苏可儿的话从巾咏身后传来。
巾咏猛地转身,一副委屈的样子:
“师姐你怎么能耍赖呢?我都没有看你的!”
“是你没注意到我,我可没耍赖。”
苏可儿难得一笑!
“好啦好啦,别管看没看,过来大家一起放吧!”贺植催促大家靠拢放灯。
其他人都只在孔明灯的一面写了一个愿望,而巾咏则将四面都写上了!
其他人都把愿望孔转到了其他人看不到的一面,只有巾咏的孔明灯不知道要如何摆放才能藏起那些愿望……
“巾咏你这样子许愿,老天爷会很累的。”
在她一旁的贺植轻易发现了她的秘密。
“不怕,能者多劳嘛!”
她接住了他的调侃。
在贺植统一口令下,五人一齐释放七夕孔明灯,向上天祈愿。
看着孔明灯融入夜空中的灯海,巾咏和云傲都期待着愿望实现,希望日后生活和平且美好,不再有战乱与苦难。
五人回屋的时候,苏可儿在巾咏耳边说了句令她捉摸不透的话:
“牵挂太多,就会没有后路。”
那时天真的巾咏并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。
巾咏的前三个愿望分别是:舍里一切安好;坊里一切安好;居里一切安好。
最后一个愿望既不是求姻缘,也不是求格牌,而是:苏可儿师姐多笑笑!
她觉得,现在所有一切都很好,只有苏可儿整天摆着张冷冰冰的脸,不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