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0章 棒梗不见了(1 / 2)

翌日清晨,四合院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宁静,仿佛昨日的闹剧未曾发生一般。

早上吃完秦京茹提前准备好的早餐之后,梁启东便骑上门口的车往院外走去,一出院门碰见上完公厕回来的易中海,他立马笑眯眯的打了个招呼。

“早啊,一大爷。”

“嗯,早。”易中海用一脸便秘的表情瞥了他一眼,本来不准备搭理这小子,可最终还是微微点头应了一声。

唉,他心中发出无奈的叹息,不管院里闹成什么样子,最终还是自己承担下了所有。

不管是贾东旭的医药费,还是贾家应该赔给梁启东的三十块钱,甚至是补偿阎埠贵的费用,最后都是他来出钱,一切都是为了院里不再闹下去。

抛开品行和偏帮贾家不谈,易中海作为院里的一大爷还是挺合格的,起码他有时付出并不求回报。

就说昨天那事的后续,阎埠贵见没人给他出头,只能整夜赖在易家,说不给他解决三大妈医药费的事,这件事就不算完,他会和贾家一直纠缠到底。

易中海最后可能也是知道,三大妈发病进医院这事,贾家确实有很大的责任,而此时的贾家又没钱赔偿,最后只能自己出了大部分医药费,好说歹说劝阎埠贵以后不再追究这事,才了结这件破事。

悠闲的骑着车行驶在路上的梁启东,看着街道两旁的热闹景象,不由感叹时间过得真快。

过年那晚的热闹还历历在目,而今日却已经来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日子。

而元宵这个东西似乎只有北方人这样叫,在南方则是叫汤圆,而区别也只在于元宵是“滚”出来的,而汤圆是“包”出来的。

甚至在民国初年的时候,这段时间老百姓都不敢叫元宵,因为在那段时期,袁世凯刚篡夺了革命果实当上了大总统。

接着他就发现元宵谐音“袁消”不对劲儿,一点不吉利,所以就勒令四九城的老百姓以后不准再继续叫元宵,只能叫汤圆,民众慑于他的命令,只能改口。

更加怪诞的是,他最后还是觉得汤圆的圆和“袁”谐音,把汤圆放进沸水中煮,那不就是把他放在沸水中煮吗,最后更是直接下令卖元宵的店铺不准写元宵,也不准写汤圆,只能写汤团,堪称自欺欺人到极致。

今日街上最多的除了灯笼,就是随处可见卖元宵的店铺,对孩子来说,摇元宵和摇煤球几乎一样好玩,区别无非是一个黑一个白而已。

商家提前准备好各种馅料,如枣泥,豆沙,山楂等等,然后有客人来购买的时候,便将化好的糖掺上香甜的果料,等冷却凝固之后用小刀切成正方形的小块。

而要摇动的时候,则是将馅料放在洒满江米粉的大笸箩中,将馅料和江米面粘连在一起,这样有客人来购买的时候,只需要使劲摇动大笸箩,这样就可以将馅料和江米面完美粘连在一起。

甭看摇元宵只是制作一种吃食,但没点力气的还真摇不动,毕竟大笸箩加上里面的各种东西,怎么说也有几十公斤,连颠带摇的,一般的半大小子还真摇不动,怎么也得二十多岁的精壮小伙才可以。